一、燃气供销差的相关定义
国外燃气供销差称为UnaccountedforGas,简称UAG或UFG。定义为:来自所有气源的可用燃气总量与诸如销售量、净替代燃气量和公司自用量之间的差值;此差值包括漏气量或其他实际存在的损失以及由于用户窃气、计量不准、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和计量时间的不同步所造成的差值等。
国内有几种类似的名词:燃气损失量、供销差、供销差率、输差、输差率、接输差、接输差率。建设部的《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从2006年起出现了燃气损失量(LossAmount)这一栏,我国燃气行业泰斗李猷嘉认为:其似即供销差的概念,但燃气的损失量不可能有负值,与国际上规定的供销差定义不同。他认为供销差是燃气工程中的名词术语有规定的定义和内涵,不能仅从中文的字面上去理解,从而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肖嵩等人认为输差的定义是: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流体介质在输送过程中出现的输入流量贸易计量值与输出流量贸易计量值之问的差值,它分为绝对输差和相对输差,通常所说的天然气输差率是指相对输差(输差率=输差/购入气量)。刘毅明认为输气管道接输差即从上游接气量与管道上各高-中压调压站输气量之差,接输差与接气量之比称为接输差率。
根据城市建设统计指标解释,燃气供销差是指燃气供应总量和销售总量的差额,燃气供销差率是指燃气供销差与燃气供应总量的百分比。建设部早在1990年6月颁布的城市燃气企业升级考核标准中规定,将燃气供销差率作为燃气企业升级考核的重要标准,并规定国家一级标准为5.5%。当时全国绝大多数国有燃气企业的供销差率在10%以上,少数达20%以上。城市建设统计指标中燃气供销差与燃气供销差率的解释得到多数企业认可。
燃气供销差产生于燃气供应销售的全过程,涉及到工艺设计、工程施工、计量表具及运行管理等诸多环节。因此,降低供销差决不是制定几项简单措施就能解决问题,而应把它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去研究,并制定相应对策逐一解决。本文就天津市的城市燃气实际情况,综合分析燃气供销差的的影响因素。
二、产生供销差的主要因素
(一)由上下游贸易交接计量引起的供销差
现有国内LNG接收站、长输管线经营商天然气交易形式己逐渐跟国际接轨,使用单位热值作为贸易计量单位,在分输站里设置体积流量计、热值分析仪,城市燃气为了贸易交接需要,一般也在门站里设置相对应品牌的体积流量计和热值仪,也有些企业就只设置体积流量计,不设热值仪。
(二)用户终端计量表具误差
1.温度、压力未补偿。
公司与上游供气单位之间贸易结算所用计量装置是带有温度压力自动补偿功能的孔板流量计,其计量结果均折算为标准状态(20℃,101.325kPa)下体积。然而,下游居民用户和大部分非居民用户采用没有温度压力补偿功能的膜式燃气表,燃气压力升高,计量值减小。低温天气下燃气通过膜式燃气表时,计量值变小,产生误差。按照气体状态方程计算,压力每升高1kPa,计量损失达1%。一般天然气灶前压力要求为2kPa,气量损失应在2%左右。温度降低10℃将使通过膜式燃气表的燃气计量值损失3.4%,因此冬季供气温度对膜式燃气表计量误差的影响特别突出。
2.压力波动。
在管网实际运行中,由于调压设备及其他原因,管网进户的压力不是保持恒定,而是有波动。在用气高峰时,相对额定设计压力而言,有时压力波动可能高达20%,此时引起燃气表体积流量的变化也接近此压力变化值,由此造成的计量误差已远远超出一般燃气表的允许误差范围,产生计量偏差。
3.燃气表自身误差与选型误差。
根据国家计量法相关规定,所有燃气表安装前都必须经过首检,其中民用膜式燃气表首检合格率98%,罗茨、涡轮流量计合格率100%;而在以前因种种原因许多燃气表在没有检定时就进行安装,使得不合格表具投入使用,导致计量误差。还有使用一定周期之后的计量表按照规定都需要周期检定而没及时得到检测修正,多数表具在运行一段时期后计量均会出现偏差(主要是负偏差),而且表具使用年限越长,产生的计量误差越大。选型偏大,在用户使用小流量时不计数,选型偏小,在用户使用大流量时计量不准确。对于工商用户,通过近几年工作发现,存在诸多如用户报装燃气安装时用气设备安装与设计图纸不符、用户私增私减用气设备等现象,从而造成“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现象,给燃气企业直接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造成计量误差。
4.IC卡表自身局限性。
随着市场的发展,新增用户的增加,IC卡用户还在不停的增长,IC卡表产品的不稳定、不成熟性给供差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民用户使用IC卡表后,不再安排上门抄表,因而缺失了对用户的用气监管,形成了监管盲区。
(三)管网泄漏与放散置换
随着用户增加,城市燃气管网在不断延伸,管网出现泄漏的概率就会加大,如果不能及时一发现,不但威胁到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而且会造成燃气的损失,导致供销差增大。造成管网泄露原因包括:
①管道年久失修,阀门、管件等年久失修带来的密封填料松弛,钢管防腐层损伤点电化学锈蚀穿孔,导致燃气长期缓慢泄漏;
②其他施工单位违章作业机械挖掘时挖断地下燃气管道,导致突发性大量漏气损失;
③道路地基下沉、道路用途改变、重车碾压等造成铸铁管道接口处应力变形或裂口,而导致燃气泄漏
④施工中新旧管道碰头、切断以及设备检修时,停气放散或置换也会消耗燃气。
(四)抄表及账单循环
由于入户难、空置房等原因,见表率较难提高。目前采取的抄表方式有以下几种:抄表员上门抄表、用户门示自报数、电话报数、短信报数等,因而会出现部分用户虚报、少报或估量不准等造成气量统计偏差。现在由于住宅小区和高层住宅越来越多,抄表难度增加,造成漏抄率增加;有些新开发的住宅小区,由于售房零散,点火通气后,使得一些用户未办用气点火手续而用气,造成漏抄;极个别抄表人员送人情气,故意少抄、漏抄;还有就是人工抄表带来的少抄、错抄等。以上都将导致气量损失,供销差增大。配气系统的购进或交付使用的燃气量应在相同的月末日期完成统计工作,如果有一方的统计工作落后,对供销差而言,就产生了所谓账单循环效应。一个城市可用燃气的账单日期,在向地区气源方、管道供气方的购进和气库或调峰供气方的日期,在一个日历月中可能处在不同的时间;对大流量、高压力用户交付量的账单日期可能处在同一日历月的不同时间;而配气系统用户的账单时间则随抄表日期而变,而抄表日期又分布在一个月的各天中,而更为复杂的账单循环效应常发生在双月抄表和不同的抄表惯例时。
(五)公司的自用气量
公司的自用气量来源于营运的需要,可分为经营用和操作用两部分。前者包括公司的办公室、服务中心、仓库和其他建筑物的中央空调和热水等需要的用气量;后者是指发电机、管道加热器、脱水厂、加压站、补充气源和调峰厂等的用气量,通常均需进行计量。未经计量的公司自用气量包括日常操作中所用的气量,如热量计和分析仪、计量仪表和控制仪表以及正常运行和维修过程中排出的少量燃气。
(六)用户盗气
由于国家相关制度法规的不完善,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部分用户抱着侥幸心理,铤而走险私自偷气、盗气,从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增大了供销差。在查处偷盗气案例中发现,工商户偷盗气现象易发于小的餐饮用户、浴池用户、会所用户、对外承包的食堂用户中,而民用户偷盗气现象易发于出租房、拆迁安置房、单位公房中,这些应是我们检查和防范的重点。
三、降低供销差的措施
(一)科技应用创新
对大型工商用户及重点计量点应用“GPRS无线数据远传技术”,形成了在线计量监控系统。完善IC卡燃气表公共管理平台系统应用。推动民用燃气表GPRS无线集抄系统应用,通过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和GPRS无线网络技术能够实现完全的远程抄收与监测;完成民用燃气表具的抄、核、收、查、控等工作;对磁铁盗气、异常超限情况等可实现远程报警,解决了人情气、偷气、漏气情况很难判断的难题。推动带压不停气作业技术应用。在管网管理中我们结合计量、降差工作实际,长期坚持应用了不停气作业技术进行施工。使用专用的管道连接器,无须专为开孔设置阀门,减少了连接点,可降低成本、减少漏损。
(二)计量管理机制创新
为规范计量管理,详细规定对计量仪表的厂商准入、选型、工程、强检及抽查、工商及民用表管理,有效指导和监督计量管理工作。严格计量管理,明确了分工及考核,使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良性运转。同时完善“构建计量管理框架体系”,制订新发展区域的“三级计量管理办法”,成立“计量核查队”。
(三)燃气降差与计量管理体系资源共享创新
根据计量管理实际,统一管理九个封闭、一个集中的区域,共享各种基础数据资源。特别是细化环外新发展区域5个计量区域,绘制流程图,构建合理有效的数据分析系统,形成封闭计量管理体系动态分析模型。以7个源头结算点为基准点,形成7个一级封闭区域、26个二级封闭区域、1个二级集中区域、154个三级封闭小区。通过资源共享,查隐患、堵漏洞、严考核的降差机制,实现增量降差。
(四)设计与管理联系责任制度创新
在计量表设计选型时,设计院与市场开发部通过例会和联系单形式,确认计量方案后再设计相关工艺。在此过程中管理单位充分考虑管理需求、核实用户用气设备及用气状况,避免了小马拉大车、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避免了一些商业用户申请燃气开通时少交初装费,少报用气量,后期再增加用气设备,出现计量表具和用气设施不匹配的现象。同时环外新发展区域的技术与发展部门之间,还通过燃气工程计量表选型联系单,对计量表选型进行再次确认,切实保证避免各类计量表选型不合理情况的发生。
(五)计量培训工作新模式创新
注重加强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计量工作和技术应用水平。以设备安装现场、投运现场、维修现场、故障现场、数据比对现场为培训地点,紧贴实际,注重实效性,使员工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快速掌握识别、发现、处置计量器具故障的能力,有效提高解决计量系统相关问题的水平。